Pagine:   [1 2 3 4] >
Off topic: Proof-reader's mistakes
Iniziatore argomento: Fan Gao
Fan Gao
Fan Gao
Australia
Local time: 23: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Oct 5, 2006

无论做什么事情,干久了难免会碰到一些挑刺的。挑得好的,我们当然欢迎,这有益于我们不断提高。但是一般只是个人用词喜好的不同,这就难免让人生气了。毕竟我们会花很多时间来比较两种版本,向客户解释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就让人苦笑不得了。明明我们翻得好好的,对方偏要把改成错误的。记得有一次,对方应该是请了个水平不怎么样的审稿者来校对我们的翻译。其中有好多处,他硬把改成错误的。如:

我们的翻译: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were very nice to me.
他们的修改: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have been to me very nic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本贴只为博得大家饭后一笑,所以我把他列为 “off-topi”)


 
Jianjun Zhang
Jianjun Zhang  Identity Verified
Regno Unito
Local time: 14: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翻译与审稿 Oct 5, 2006

Chinese Concept wrote:

无论做什么事情,干久了难免会碰到一些挑刺的。挑得好的,我们当然欢迎,这有益于我们不断提高。但是一般只是个人用词喜好的不同,这就难免让人生气了。毕竟我们会花很多时间来比较两种版本,向客户解释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就让人苦笑不得了。明明我们翻得好好的,对方偏要把改成错误的。记得有一次,对方应该是请了个水平不怎么样的审稿者来校对我们的翻译。其中有好多处,他硬把改成错误的。如:

我们的翻译: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were very nice to me.
他们的修改: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have been to me very nic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本贴只为博得大家饭后一笑,所以我把他列为 “off-topi”)


俗话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它的道理。

一译一审,目的在于提高翻译质量。让第二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斟酌词句,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译一审,两人是合作关系,共同促进终稿质量,而非互相拆台,争长竞短。一译一审,译者认真,审者细心,遇到问题,相互交流,才能产出精品。有的译者,认为已有审稿,自己便敷衍了事,急匆匆赚昧心钱,害的审稿者劳心费神,一肚怨气无处发泄;有的审稿,自恃法力高强,圈圈点点宛若大家手笔,其实连 A 和 Z 也分不清。

不论遇到哪种情况,都应与客户说明情况,据理力争,客户自然会了解该用谁,不该用谁。圈点别人的,应该按规矩说明理由;译者也应表达自己的看法。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21: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个人的意见 Oct 5, 2006

Chinese Concept wrote:

无论做什么事情,干久了难免会碰到一些挑刺的。挑得好的,我们当然欢迎,这有益于我们不断提高。但是一般只是个人用词喜好的不同,这就难免让人生气了。毕竟我们会花很多时间来比较两种版本,向客户解释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就让人哭笑不得了。明明我们翻得好好的,对方偏要把它改成错误的。记得有一次,对方应该是请了个水平不怎么样的审稿者来校对我们的翻译。其中有好多处,他硬是改成错误的。如:

我们的翻译: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were very nice to me.
他们的修改: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have been to me very nic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本贴只为博得大家饭后一笑,所以我把他列为 “off-topi”)


这样的问题,在翻译界其实是相当普遍、相当严重的问题。这是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in our branch,绝对不会是 off-topic。这在 QA 方面应该建立制度,以合理的流程加以规范控制。

首先,审稿该设有两道程序,第一位审稿人审校后,送给翻译者表示意见之前,负责审稿的单位应该另设第二位审稿人,由他确定第一审的结果。

这个程序往往由于成本考量而被省略。为了节省成本,一般翻译公司只设一次审校,再由翻译者确认审校结果,甚至连翻译者确认也节省了。

如果采取让翻译者确认审校结果的做法,容易引起审稿人与翻译者之间的关系紧张。但如果采取不让翻译者确认的做法,QA 的目的往往不能达到。

那么,一方面要节省成本,另一方面要达到 QA 的目的,必须调整的是审稿人与翻译者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那些拿审稿人的审校结果来诘难翻译者的业者,不是对本行业的 QA 原则没有概念,就是对翻译人的心理没有研究。从我手上出去的稿件在 QA 程序上有四种情况,谨此提出来给同仁参考:

一、我做了决定算数,不会要求翻译者表示意见。
二、由我审校,但我熟识翻译者,有疑问可与他沟通意见,不伤感情。
三、由我审校,再由客户的审稿人定稿;他可与我沟通意见,但不得要求翻译者表示意见,我们两人沟通的结果算数,不让翻译者感到不悦。
四、直接由客户的审稿人与翻译者协调,但必须预先已经由我介绍过双方,让双方建立互相不伤感情的沟通模式。如果审稿人和翻译者没有沟通意愿,QA 只能由一人做决定算数,不是客户的审稿人,就是我本人的决定为准,客户必须同意这一点,否则拉倒。

中翻英不是我的长处,我不会越俎代庖,因此若非由我、则是由客户预先挑选恰当的审稿人,进行方式比照前述四项,重点是:审稿人与翻译者双方都必须具有宽厚的心胸,都愿意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

在英翻中方面,我所抱持的态度是:翻译者没有犯错,用词上的不同,可以不改;翻译者犯的是小错,修正即可,不必强调;翻译者中文表达不够通畅,调整句型或些微修改,不必多说;没有必要,尽量减少把稿子退给翻译者表示意见。

总而言之,如果不是自己审稿,审稿工作千万交给待人宽厚、能以恰当态度面对自己也有可能犯错、且有意愿与翻译者切磋琢磨的人。另外,要避免让互相瞧不起的翻译人互审,因为那必定会制造冲突;亦即,自视过高的翻译人,要嘛不要用他,要嘛不审他的稿,或不要让他审别人的稿。最好当然是,非不得已不用他,免得他出问题,你这个 PM 麻烦。


[Edited at 2006-10-06 08:53]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Stati Uniti
Local time: 08:01
Da Cinese a Inglese
+ ...
滥竽充数 Oct 5, 2006

IMHO, this example is more an issue of basic language competency than anything else.

I wouldn't categorize this as a proofreader's mistake. I'd seriously question the person's qualification as a translator.


[Edited at 2006-10-05 18:13]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Stati Uniti
Local time: 08: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归根究底是PM的错,是翻译社的错! Oct 5, 2006

完全同意wherestip的上述意见。

原则上,审稿者的水平应高于译稿者,至少应该水平相当,但翻译社为了最高限度地获取利润,或者因为根本没有能力去判断译稿者和审稿者的水平,于是PM就只好随便抓个人来滥竽充数。


[Edited at 2006-10-05 19:13]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21: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說穿了是胡搞瞎搞 Oct 6, 2006

Yueyin Sun wrote:

完全同意wherestip的上述意见。

原则上,审稿者的水平应高于译稿者,至少应该水平相当,但翻译社为了最高限度地获取利润,或者因为根本没有能力去判断译稿者和审稿者的水平,于是PM就只好随便抓个人来滥竽充数。


這種錯誤顯然是胡搞瞎搞的錯誤!

我们的翻译: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were very nice to me.
他们的修改: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have been to me very nice.

PM 怎可用一位英文水平顯然不足的人當中譯英審稿?

但其實會犯下這種明顯錯誤的濫竽容易抓出、抓掉,有些濫竽則是不容易抓出、抓掉的,PM 本身的水平至少必須足以判斷。

補充說明:
原則上,作為一個小型業者,我比較注重選才。如果是英譯中的情況,以一位中文母語者 PM,比較容易找到恰當的審稿人和翻譯者。但若是中譯外的情況,中文母語 PM 則不容易找到恰當的人選,這時不能疼惜成本,隨便找人充當。

舉例子說明,德文不是我的母語,如果客戶要我審中文譯入德文,我一定交給德文母語者處理,要不就是我審後再交給德文母語者二校。另外一種情況是,我的俄文程度不夠,要我審校俄文譯入中文,我會要求該文本需有已經審校過的其它歐洲語文版作為參考,否則必須拒絕接受這種翻譯審校的工作。

有過幾次上述的這類翻譯經驗,非常明白,那些比較不熟悉的語文必須至少有一位母語者參與定稿,那種成本省不得。否則,招牌穩砸。

在這個行業,和在其它行業一般,業者要知道自己能賺的是什麼錢,什麼錢要給別人賺,如果節省了不該節省的成本,到頭來就會犯下 Chinese Concept 指出的這種錯誤,而這種錯誤犯一次就足以砸掉招牌。


[Edited at 2006-10-06 02:51]


 
tang jianmei
tang jianmei
Local time: 21:01
Da Inglese a Cinese
我的一次经历 Oct 6, 2006

今年四月份接的一个项目,我的译稿被做了n多改动,但都属于如 Chinese Concept 所说的个人喜好或习惯问题。想起在论坛上看到的一句话:对译者来说,可接受可不接受的则接受。因此我表示修改可以接受。有意思的是,那家翻译社又找了第二审稿人,将被改过的部分又改回大致与原来一样了。因为用了修订记录功能,稿件变得五颜六色。长叹。


[Edited at 2006-10-06 08:06]

[Edited at 2006-10-06 08:07]


 
redred
redred  Identity Verified
Cina
Local time: 21: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五颜六色 Oct 6, 2006

Jianmei Tang wrote:

今年四月份接的一个项目,我的译稿被做了n多改动,但都属于如 Chinese Concept 所说的个人喜好或习惯问题。想起在论坛上看到的一句话:对译者来说,可接受可不接受的则接受。因此我表示修改可以接受。有意思的是,那家翻译社又找了第二审稿人,将被改过的部分又改回大致与原来一样了。因为用了修订记录功能,稿件变得五颜六色。长叹。


[Edited at 2006-10-06 08:06]

[Edited at 2006-10-06 08:07]


译稿通篇五颜六色,随时以此伎俩charge你的译费,是很可怕的事。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21: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Many cooks spoil the porridge. Oct 6, 2006

Jianmei Tang wrote:

今年四月份接的一个项目,我的译稿被做了n多改动,但都属于如 Chinese Concept 所说的个人喜好或习惯问题。想起在论坛上看到的一句话:对译者来说,可接受可不接受的则接受。因此我表示修改可以接受。有意思的是,那家翻译社又找了第二审稿人,将被改过的部分又改回大致与原来一样了。因为用了修订记录功能,稿件变得五颜六色。长叹。


德國俗話有 "兩眼不如四眼" 的說法,意思是有兩個人留意一件事,總是周到些。但 Jianmei 經歷的這種情況,德國俗話裡說 "Viele Köche verderben den Brei." (Many cooks spoil the porridge.)。

中國話裡雖然也說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完成任務的先決條件卻是參與工作者必須都有相當的知識學問基礎,而且對於所要達到的目標有共同一致的認識,能夠相忍為謀。

質保 (QA) 在我們這個行業裡特別困難,主要原因在於語言文字的質量並不容易定義。

語言文字用來表達和溝通情感與思想,但語言文字包羅萬象,並不僅止於簡單的情感表達和淺顯的思想交流;有些東西非常專業,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很難確定表達是否正確、恰當。比方說,石油化工方面的解說,煉油廠的工作流程、設備和控制軟件,沒有受過那方面訓練的翻譯者要讀懂原文已經非常困難了,又如何能恰當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文字呢?

此外,每個人的言語表達習慣都會有差異,語言的交流總是牽涉到傳播者和接收者雙方,如果雙方的言語表達習慣差異太大,俗話說 "話不投機,半句多",無論基於什麼原因所致,兩個情感上水火不容的翻譯者就是無法客觀地互審稿件;敢讓這樣的兩位翻譯者互審的 PM 保證麻煩沒完沒了,不僅會把工作預算耗蝕淨盡,而且還非常容易無法如期截稿。

我個人的哲學是,語言文字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溝通,所以處理文字工作首要在於排除情感的干擾。沒有必要審校的稿件,絕對避免讓兩個、三個互相沒有好感的翻譯者審校。中國翻譯者做給台灣市場使用的稿件要給心胸寬厚的台灣翻譯者審校;反之,台灣翻譯者做給中國市場使用的稿件必須交給心胸寬厚的中國翻譯者審校。發現某翻譯者審稿時有過度修改的情況,務必仔細考察該翻譯者的合作態度,過於高傲的翻譯者 (表現得天下只有我一人英文最好的翻譯者) 必須淘汰;那樣的翻譯者只會不斷給 PM 惹麻煩,因為那樣的翻譯者連自己的同僚都不尊重,怎有可能把 PM 放在眼裡。

關於 QA 的問題,我以往談過許多,改個時候比較有系統地整理一下,再做一串報告。不過,我曾提過的一篇文章對所有有心做好翻譯事業的人都有幫助,在此重提一次 "How Not to Become a Translator":

http://www.accurapid.com/journal/23prof.htm

這篇文章教人明白,翻譯事業所為為何。知道這個事業所為為何,在 QA 過程中的審稿工作也會是一大樂事。


 
Fan Gao
Fan Gao
Australia
Local time: 23: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AVVIO ARGOMENTO
谢谢各位的回答 Oct 6, 2006

客户接到翻译后,找审稿一般有两种情况:
1.公司内部的人士.
2.向外找人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可能会这样:我已经收了不低的审稿费,做出的工作在量上当然要对得起它.所以即使没有错误,也要改一些词或变一下句子结构,因为一般审稿会用修订记录的功能,这样稿件会花花绿绿,自己收了钱颜面上也过得去.

个人一直认为审稿应尊重�
... See more
客户接到翻译后,找审稿一般有两种情况:
1.公司内部的人士.
2.向外找人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可能会这样:我已经收了不低的审稿费,做出的工作在量上当然要对得起它.所以即使没有错误,也要改一些词或变一下句子结构,因为一般审稿会用修订记录的功能,这样稿件会花花绿绿,自己收了钱颜面上也过得去.

个人一直认为审稿应尊重翻译的行文特点,就像翻译应尊重原作者的行文特点一样.所以我在做审稿时,在保持翻译的正确性和流畅性的前提下,尊重原翻译,不会把“政策得以执行”改成“公司执行政策”(前不久我碰到类似的“遭遇”,由此引发此讨论)

所以我很认同Wenjer的意见:让审稿直接和翻译沟通。这样有问题大家好商量着解决。

另:"Many cooks spoil the porridge"。记得曾经和人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后来得出一致的结论就是:那些很多人合作的著作不是好著作,真正的大著作是一个人潜心研究创作出来的。很多人的作品是大杂烩,很难有新的观点出来。个人的作品才有独创性。

有点远了

[Edited at 2006-10-06 13:49]
Collapse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21: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50:50 Oct 6, 2006

Chinese Concept wrote:

客户接到翻译后,找审稿一般有两种情况:
1.公司内部的人士.
2.向外找人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可能会这样:我已经收了不低的审稿费,做出的工作在量上当然要对得起它.所以即使没有错误,也要改一些词或变一下句子结构,因为一般审稿会用修订记录的功能,这样稿件会花花绿绿,自己收了钱颜面上也过得去.


这倒不见得。我曾经为一家客户审稿,五千字稿子里才调整一个句子和几个小地方的措辞,删除一整段因 CAT Tool 所造成的重复,但收他 100 欧元。那家客户至今若有新的翻译者要进入他的 translator pool,还是会找我审稿。

其实,关于你说的这种审稿心理,我在这个论坛上已经说过了,也指出翻译者必须戒除那种心理。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Stati Uniti
Local time: 08:01
Da Inglese a Cinese
+ ...
两者不可偏废 Oct 6, 2006

Jianmei Tang wrote:

今年四月份接的一个项目,我的译稿被做了n多改动,但都属于如 Chinese Concept 所说的个人喜好或习惯问题。想起在论坛上看到的一句话:对译者来说,可接受可不接受的则接受。因此我表示修改可以接受。有意思的是,那家翻译社又找了第二审稿人,将被改过的部分又改回大致与原来一样了。因为用了修订记录功能,稿件变得五颜六色。长叹。


[Edited at 2006-10-06 08:06]

[Edited at 2006-10-06 08:07]


Jianmei,

我想,“对译者来说,可接受可不接受的则接受”这句话前面应该还有一句话:“对审稿者来说,可改可不改的则不改”,两者不可偏废。而且,这两句话适用的前提是审稿者水平与译稿者水平大致相当。

另外,既然“那家翻译社又找了第二审稿人,将被改过的部分又改回大致与原来一样了”,那么你应该高兴而不是长叹,对不对?

某些审稿者还有一种竞争心理,以为他们改得越多,不懂中文的PM一看花花绿绿的一大片,就会砸掉译稿者的饭碗。但如果审稿者如此乱改,其结果往往是砸了他们自己的饭碗。像”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have been to me very nice”这样的英语,即使PM看不懂中文原文,也应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美国,绝大部分PMs本身看不懂中文,难以判断中-英翻译人员的水平。很多PMs是费尽工夫甚至吃尽苦头之后才物色到高水平的翻译人员。如此物色到的翻译人员,PMs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至于那些以廉价为首要考虑因素的翻译社,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倒闭。


 
jyuan_us
jyuan_us  Identity Verified
Stati Uniti
Local time: 09:01
Membro (2005)
Da Inglese a Cinese
+ ...
您在讲笑吧? Oct 6, 2006

Chinese Concept wrote:


我们的翻译: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were very nice to me.
他们的修改: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have been to me very nice.



您在讲笑吧?


 
jyuan_us
jyuan_us  Identity Verified
Stati Uniti
Local time: 09:01
Membro (2005)
Da Inglese a Cinese
+ ...
这不是行文特点问题 Oct 6, 2006

Chinese Concept wrote:



个人一直认为审稿应尊重翻译的行文特点,就像翻译应尊重原作者的行文特点一样.所以我在做审稿时,在保持翻译的正确性和流畅性的前提下,尊重原翻译,不会把“政策得以执行”改成“公司执行政策”(前不久我碰到类似的“遭遇”,由此引发此讨论)


有点远了

[Edited at 2006-10-06 13:49]



“政策得以执行”改成“公司执行政策, 这不是行文特点问题。 意思完全不一样啊!


 
tang jianmei
tang jianmei
Local time: 21:01
Da Inglese a Cinese
受益匪浅 Oct 7, 2006

Yueyin Sun wrote:


Jianmei,

我想,“对译者来说,可接受可不接受的则接受”这句话前面应该还有一句话:“对审稿者来说,可改可不改的则不改”,两者不可偏废。而且,这两句话适用的前提是审稿者水平与译稿者水平大致相当。

另外,既然“那家翻译社又找了第二审稿人,将被改过的部分又改回大致与原来一样了”,那么你应该高兴而不是长叹,对不对?

某些审稿者还有一种竞争心理,以为他们改得越多,不懂中文的PM一看花花绿绿的一大片,就会砸掉译稿者的饭碗。但如果审稿者如此乱改,其结果往往是砸了他们自己的饭碗。像”When I came to this school, the teachers have been to me very nice”这样的英语,即使PM看不懂中文原文,也应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美国,绝大部分PMs本身看不懂中文,难以判断中-英翻译人员的水平。很多PMs是费尽工夫甚至吃尽苦头之后才物色到高水平的翻译人员。如此物色到的翻译人员,PMs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至于那些以廉价为首要考虑因素的翻译社,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倒闭。


  谢谢 Yueyin。第二位审稿的结果确实让我感到安慰。我也记得前一句针对审稿者的话,在审别人的译稿时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不过在审稿时也确实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改动太少,PM会不会觉得我不认真?所以我想我可以理解那位审稿人。
  我是在这个论坛上看到这两句话的。真是受益匪浅。在此对原作者和转帖者表示敬意和谢意。

[Edited at 2006-10-07 04:09]


 
Pagine:   [1 2 3 4]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Moderatore(i) di questo Forum
Rita Pang[Call to this topic]
David Lin[Call to this topic]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Proof-reader's mistakes






TM-Town
Manage your TMs and Terms ... and boost your translation business

Are you ready for something fresh in the industry? TM-Town is a unique new site for you -- the freelance translator -- to store, manage and share translation memories (TMs) and glossaries...and potentially meet new clients on the basis of your prior work.

More info »
Protemos translation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Create your account in minutes, and start working! 3-month trial for agencies, and free for freelancers!

The system lets you keep client/vendor database, with contacts and rates, manage projects and assign jobs to vendors, issue invoices, track payments, store and manage project files, generate business reports on turnover profit per client/manager etc.

More info »